《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和实践价值

 
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6-22
 

“协商民主”这一政治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最先由美国学者约瑟夫·比塞特提出,尽管我国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正式研究和深入阐述起步较晚,但从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协商建国的历史创举开始,协商民主已经在社会主义中国经历了70多年的实践探索。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稳步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过程中取得的突破性成果,具有鲜明特征和独特价值。

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协商民主能够团结社会各方代表,就涉及国计民生或共同关注的问题,以合适的方式进行商量与协调,以最大程度满足社会需要。具有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等鲜明的特征。

1.1 时代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国情相适应,体现时代性。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接续奋斗的过程中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模范区并实行“三三制”,有效地调节了根据地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成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最初表现形式。新中国成立前夕,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代表人士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参加在北平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成为政治协商转变为制度化民主形式的开端,同时奠定了其他形式协商民主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人同样重视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提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特点的协商民主理论。纵观我国国情,民族种类多、宗教派别多、社会团体多、参政党派多是我国的一大特点,各种利益错综复杂,如果不能妥善处理社会纷争,势必会影响社会发展。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民富国强的伟大征程中,采取“协商”的民主形式,既可以团结多数、兼顾少数,又与当今中国的实际特点与发展状况相适应。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科学概念,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被正式提出,由此开启了“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制度而出现的时代。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七种协商渠道,进一步扩展了协商民主的范围,更好发挥其作用。“协商民主”在革命年代萌芽,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走向成熟,尽管历史时期不同,具体形式不尽相同,但都紧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2 科学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提高决策质量,呈现科学性。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不是决策之前的一次性协商,而是把协商贯穿整个决策过程。决策之前的协商可以集思广益,有效整合各种类型的意见,这样有利于统筹全局,从而形成科学完整的决策。决策过程中的协商可以贯彻决策的执行,切实减少实施决策阻力,这样有利于有效弥补决策的不足,提高决策质量。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方面在协商内容上具有广泛性,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坚持协商;另一方面号召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尤其是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决策,通过正规的协商渠道表达自身的真实诉求,用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仅提升决策效率,而且避免出现广大群众因无序参与而导致政治热情退化甚至政治冷漠的现象,保证了决策的真实有效,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最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追求的不是西方的“民主橱窗”,而是对决策全过程进行真实可靠的监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构建了有效的社会制约监督机制,与决策相关的利益主体都可以对权力进行监督,这样就克服决策时自以为是的缺陷,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有效。

1.3 创新性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结合,呈现创新性。“协商民主”这一政治概念来源于西方,但西方多数政治家认为选举民主才是民主的基础,只把协商民主视作有效弥补选举民主或投票民主缺陷的一剂良方,但在西方资本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协商民主往往容易演变成一种政治游戏,上流社会精英往往利用协商民主获得决策的合法性,实质上,西方的协商民主同选举民主一样,都排除社会底层群体而发展成为“有钱人的游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认为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同,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因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矛盾,充分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民主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如极容易出现“以钱易票”的现象,将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相结合,有利于在协商环节广泛听取民意,让选举结果最大程度符合民意。协商民主开启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大门”,使得决策不再是少数人的“后门”,真正体现人民意志。我国把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结合起来,不但能够更好的坚持多数原则,而且能够在行使民主权力的同时保证自身利益最优。协商民主与选举民主综合运用,既包容选举以达到优胜劣汰,又允许协商以化解难题,维护了政治决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是我国在民主形式上的一次成功创新。

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民主形式,在中国的土壤中孕育和成熟,并且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1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涵盖领域之丰富,其中美好政治生活需要主要体现在人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觉悟持续加强,期待能够更广泛、更直接地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大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小到学校的班级班规,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只有人民才能真实反映心中所想所盼。过去,由于民意表达机制不畅通,人民参与协商决策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一度导致了人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的出现。经过长期探索,我国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民主参与方式,让人民的美好政治生活需要得到持续性满足。其中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和社会组织协商更接近人民的现实生活,其作用逐渐加大。首先,人民团体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主要渠道。各级各类人民团体一直是沟通我们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随着人民团体加入协商民主的行列,涉及群众利益时,可以通过协商的形式,找到符合群众期待的解决方案。其次,基层协商是协商民主的重点。基层涉及的范围最广,涵盖的群众最多,凡与人民群众实际需求和切身利益相关的决策都主要在基层发生。因此,人民群众通过基层协商可以畅所欲言,为自己发声。最后,社会组织协商是一种具有针对性的协商民主。社会组织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和行业优势,往往可以敏锐的察觉到该领域存在的问题。社会组织加入协商民主,不仅可以就本行业发展问题建言献策,而且能够拓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广阔空间。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让生活中的大小决策在实施之前都进行了充分协商,最大程度的确保人民政治参与的真实性,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满足人民美好政治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2.2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根本前提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党的群众路线在目标指向上具有一致性,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人民。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100年的探索而得出的实践结晶,“协商”就是商量,“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协商民主就是人民通过商量找到一个最佳方案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从根本上就贯彻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长期以来,我们很少把群众路线作为一种促进民主的方法,思考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发展问题。实际上,群众路线本身就把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联系起来,成为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来”和“去”体现了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双向互动,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表现得淋漓尽致。要真正把群众路线落实,必须以制度为保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就通过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这一形式,把群众路线从党的工作作风层面上升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层面,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了制度保障。最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借鉴了群众路线中的资源优势。与协商民主相比,群众路线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进一步扩大,能够更广泛的听民意、谋民利。协商民主则充分借鉴了群众路线的有益资源,扩大了协商对象,拓宽了协商渠道,从而使协商民主深深根植于党的群众路线之中,获得生生不息的顽强品质。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2.3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的制度体系以及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益助力。首先,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代化的目标相契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的在于实现多数人的民主,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在制度安排、公共治理和政策制定等方面充分反映人民意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好符合实现多数人的民主这一目的,协商民主拥有与选举民主相结合的创新型民主形式,拥有以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为代表的七大协商渠道,这就把不同身份的公民全部纳入协商范围之中,能够体现人民当家做主。充分利用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求同存异,保证和支持人民当家做主,让各项决策最大程度符合社会意愿,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其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相吻合。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的对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全过程进行系统化管理的制度体系,这要求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多元化的主体和规范化的制度对国家的大小事务进行统筹协调管理,从而实现国家生活各个层面的安定有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强调多党派合作与协商,具有多元化的协商主体;它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各项协商制度,具有规范化的协商制度,这可以保证各代表人士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真实有效表达社会期待,促进社会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以自身的独特优势满足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最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途径相符合。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经济领域需要政府简政放权,面对复杂化多元化的社会结构,通过广泛开展协商民主,可以有效缓解政府“管得过严”的现状,促进政府与市场的平衡发展。民生领域需要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协商民主能够保证人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真实性,通过交流有益经验,听取有效意见,增进共识,切实助力政府的科学决策。因此,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3 结语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在中华民族独立自主的探索中成长和成熟,是立足中国本土的民主形式,它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必将紧扣时代主题,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识,不断创新协商民主的形式和渠道,在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的同时,为世界民主的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1] 吴东风,刘乐,毛志敏,等.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逻辑基础与实践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2(01).

[3] 中共中央编写组.中共中央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洪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与实践价值[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06).


文章来源: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网址: http://gdsshzy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1813.shtml


上一篇: 广东华人书法院举行成立五周年座谈和挥毫活动
下一篇: 心血管系统疾病论文_《医学争鸣》2022年1月起更名为《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